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1月10日至1月16日,根据全量电诈警情统计,全市共发电诈警情116起,同比(114起)上升1.8%,环比(95起)上升22.11%。一周以来,我市刷单返利诈骗(占一周发案数的43.97%)高发,虚假贷款诈骗(占一周发案数的21.55%)、虚假投资理财诈骗(占一周发案数的12.07%)、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(占一周发案数的9.48%)多发。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从案发区域看,裕安34起,金安25起,霍邱18起,舒城18起,金寨9起,开发区5起,叶集4起,霍山3起。
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从受害人性别来看,本周男性62人,女性54人。从受害人年龄来看,20岁以下5人,20-29岁30人,30-39岁59人,40-49岁14人,50岁及以上8人。从受害者职业来看,待业41人,学生14人,工人12人,家庭主妇8人,个体7人,职员5人,职工4人,装修4人,教师3人,服务人员2人,农民2人,汽修2人,司机2人,销售2人,医务人员2人,电工1人,会计1人,汽车租赁1人,商人1人,物业1人,幼师1人。
本周,男性62人,女性54人,男性偏高于女性。男性受害群体主要遭受虚假贷款、刷单返利和投资平台类电信网络诈骗。本周,刷单返利类电信网络诈骗发案51起,占一周发案数的43.97%,值得关注。经分析:此类电诈案件女性远高于男性,女性受害群体的职业主要集中在家庭主妇、个体户、学生、服务员、工人、职工、学生、待业人员;男性受害群体的职业主要集中在待业人员、职工、工人、装修类工人、师生;受害群体普遍存在于各个年龄段。1月13日,霍邱居民李某某被刷单返利诈骗4万余元。经查:1月11日,李某的微信被人拉入一个微信群,李某便在该微信群内抢红包做关注公众号的小任务(关注三个公众号就可以领取红包),在李某做完几个小任务后,对方给李某发送一个链接,李某便点击链接下载“中网科技”的手机APP。对方在该APP内派发关注公众号和转账刷单的任务。李某按照对方的要求陆续向陌生人银行账户转账4万余元。
诈骗分子通过抖音、微信、手机短信等社交软件发布消息,以“抖音点赞”、“关注公众号”、“赠送小礼品”、“高佣金”为诱饵吸引受害人关注;受害人一旦进入相关群聊进行小额刷单,均能及时提现本金和佣金,尝到甜头后,对刷单获利深信不疑。随后,诈骗分子以做更大的任务可以“赚大钱”为由诱导受害人点击、下载刷单网址链接或者APP,由“点赞”任务升级为需要垫付资金的“刷单”任务。受害人一旦按照诈骗分子的要求转账汇款,诈骗分子会以“做连单”方能拿回本金和返利等借口要求受害人继续转账汇款,受害人将陷入一直刷单的圈套里,直至自己意识到被骗为止。
1、请勿刷单!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。任何需要垫资的兼职和刷单都是诈骗。天上不会掉馅饼,馅饼背后一定是陷阱。2、谨防电信诈骗,牢记“三不一多:未知链接不点击,陌生来电不轻信,个人信息不透露,转账汇款多核实。3、在手机应用市场下载注册“国家反诈中心APP”,开启“来电预警”和“短信预警”功能,预警功能能够准确识别电信网络诈骗,保护你的“钱袋子”;在收到不明电话、短信、网址时,可以在APP内“我要举报”、“风险查询”模块下录入进行举报、查询。4、打开并牢记电信运营商通过短信推送的安全提示信息,以及公安机关通过网站、公众号不定期发布的风险防范要点,提高自身识骗防骗能力。5、一旦被骗,请保持冷静,及时终止投入资金行为并拨打110报警,切勿相信诈骗分子的谎言,切勿相信网络搜索的其他报警联系方式或者挽回损失的方法,留存聊天、交易记录,配合公安机关开展相关工作。来源:六安反诈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