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辖区导航 > 金寨县张冲乡简介

金寨县张冲乡简介

关键词:金寨县,张冲乡,流波镇,乡情,概况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金寨在线
  • 电 话:15005647281
  • 网 址:http://zc.jzxf.org.cn/
  • 感谢 jz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1237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金寨县 流波镇是我县颇负盛名的三大古镇之一。它座落在燕子河、青龙河下游冲积小平原上。流波一带,特产丰富,曾是我县经济、文化中心之一。一九五七年,修建响洪甸水库后,变为淹没区,镇名亦随之取消。原址现位于张冲乡境内。
    流波镇俗称“流波石童”。六安州志(同治版)载为“刘婆石童”。据当地群众介绍,明末,六安西乡迭经战乱,兵灾之后,先有湖北、英山的陈、高两姓米到这里,在一路口处设店,人称“陈高集”(即后来流波镇的上店子)。之后,又有外地一姓刘妇女进山寻子流落至此,随在西边近河处开一作坊,遂聚户为市,称为“刘婆集”。迨至清朝乾嘉年代,陈刘两集屋宇相接,形成一个山乡集镇。因此镇附近有山水击石形成的石童眼,故又称为“刘婆石童”。石童,石貌也,与“撞”音同义别。又因石童眼飞流涌波,遂演称为“流波石童”。设镇后即称为流波镇。
    流波镇,明代属六安州龙泉乡四十一都新义社,清代为六安县流波镇石童上、石童下两保。一九二九年六霍起义后,流波镇划为“霍山县流波市郊区”,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在此成立。后又复归六安县。一九三三年八月划归立煌县,抗日战争时期为立煌县二区。自一九四九年起属金寨县流波区,一九五七年以后,属青山区。
    流波镇集市形成的确切时间无从细考。据传,清代前期,淠河上游的茅坪街和苏州城(苏口)被水毁后,流波才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山乡集镇。全镇面积约六平方华里,解放前人口约五千,商户约六百户。街市除上店子外,正街有东西南北四条,北街较长,商业多聚于此。
    清同光时期,为流波镇发展的鼎盛时期。曾设“招垦局”,动员邻省客民移垦于此。随后,湖北、皖南、江西有大批商人、农户迁徒此地。因此,居民中湖北人约占半数(多为英、罗、蕲、黄籍),皖南及近江地区的旌(德)、青(阳)、潜(山)、太(湖)人约占百分之三十,江西人约占百分之十,皖北与河南人约占百分之十。湖北人多操手工业及土特产品运销,江南与江西人多营京广杂货,潜、太人则多从事于水运。
    全镇建有五大会庙(馆),除东岳庙为镇民集资所建外,帝王庙、关帝庙、大王庙、万寿宫分别为湖北、皖南、太湖和江西客民所建。各会庙(馆)都有公产,供做会之用。东岳庙多作屯兵之所,余庙或毁于兵灾,或作学校、戏场之用。
    流波镇地理位置优越,因而商业相当繁荣,至民国初期,经营规模与集市贸易已可与麻埠镇相匹敌。
    流波镇商业以竹、木、茶、盐四业为盛。全镇计有茶行十二家,每年加工制作大茶两万篓(每篓十斤),最高年产达二十五万多斤。片茶有“雨前银针”和“抱儿云雾”两种。产量虽少,但远销山东、河北、北京、内蒙等地。著名茶庄有“江元顺号”,在京津设有分店。木材经营较麻埠为盛,因东西两河可长年放筏,杉树毛竹多经河道运抵淮北等地销售。
重视盐业经营,是流波镇商业的一大特点。流波镇地处金寨山区的腹部,南部山区近百里无集镇,食盐全靠流波镇供给。清代咸丰、同治年间与抗日战争时期,长江水运受阻,湖北的英、罗、麻等县百姓都远道来此肩运食盐。抗日战争时期,流波镇河下常停靠竹筏九十多对,仅大盐商江广茂一家就占三十余对,其资金(以银元计)约有十五六万元。
流波镇行商分南行北行两类。南行多经营土特产,如山纸、竹扫帚、生漆、桐油、茯苓、木耳等;北行销行外路杂货,多为淮北地产的家禽、肉食、粉丝等。
    当地食品以糕点和水豆腐为有名。糕点名产有皮糖、寸金糖、叠酥、杠子糖、桂花糖等。水豆腐又名站板豆腐,水质好,做工精,质地细嫩、清白,水烩凉拌咸宜,且味美可口,可与八公山豆腐媲美。
    交通方面,流波镇有水陆之便。水运,有东西两河将大宗竹、木、茶等山货由排筏运至淮北或山东、河北等地。进山水运以盐业为主。陆路,东通霍山,西达金家寨和商固,南抵英山,北上六安。流波镇附近小河很多,出镇即须舟渡或过桥。木舟和舟渡有三处:唐家集和黄家楼舟桥,为清代监生张子贵创修;苏口舟桥为清代江毓王召创修。石桥有五处,以小河南桥为最,是民国初年法政学堂毕业生江柏龄捐款修建。
    抗日战争时期,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内迁金家寨,六(安)立(煌)公路兴修。古碑总至流波石童公路计长三十七公里,于一九四二年九月十八日修筑完工,十月二十一日正式通车,流波汽车站也随之建立。
    流波镇古为吴楚通道,后为由江北淮南去武汉的必经之地,因而军事地位十分重要,清咸丰年间,太平军英王陈玉成等多次屯兵于此,出击盘踞在武汉的清军,附近的“靖平关”与“永平关”即是当年曾国蕃为堵截太平军和捻军所修筑的工事。一九三八年,日寇铁蹄再度践踏流波人民,曾用飞机先后十几次对流波镇进行扫射、轰炸,市肆被毁,市民离乡背井,一片萧条景象。流波人民历代遭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,饱尝了战乱和后灾之苦。
    一九二九年十一月,中国共产党领导六霍人民起义后,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在此成立,才给流波人民带来了生的希望。
    流波镇一带,山明水秀,风景优美。清人万年纯有《西南山纪行流波石童》诗云:“行至流波石童,溪水倍觉饶。竹与浮竹箭,山渡接山腰,雨脚翻然至,桥头片刻消。晴明作日头,几处过岧峣。”赞颂了富有田园诗意的山乡集镇的秀美。流波镇附近有两个著名的瀑布——石童眼与龙潭。石童眼瀑布位于镇南黄土岭,龙潭瀑布位于小河湾蛤蟆岩。寿县游人张鸿逵曾赋有五言诗赞道:
        怪石擘巨灵,洪波走其上。
        峥嵘下石矶,终古不相让。
        虚谷震长风,低岩承雪浪。
        空蒙匪一朝,喷礴越万丈。
        携步驻险    惊心怯远望。
        不舍流波奇,独拄西岩杖。
    镇西有一山岗,传为明末猎人抗清志士张福寰,不满明朝暴政,在此聚众立寨,跑马练武,故名“跑马岗”。岗上有一终年不涸的水池,名为“饮马池”。西河边矗立着五座连峰,最前者为“擂鼓寨”,张福寰聚众起义时,和在以后的抗清战争中在此设立了望所,若发现有来犯者,立即在寨上挥旗号令义军迎战,并擂鼓指挥战斗,所以后来有人将擂鼓寨与流波石童巧妙地联系到一起,书写了一幅绝妙佳联,道是:“擂鼓寨寨上擂鼓,流波石童石童眼流波。”
    流波镇、麻埠镇与金寨镇,称为我县三大古镇。梅山水库和响洪甸水库修建后,三镇均成为淹没区。由于我县古无县志,又迭经战乱,古镇资料大都无案可稽,所述大都依据老年人回忆材料。
选自《金寨文史》第一辑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13856476983 传真: 邮箱:723847003#qq.com
地址:金寨县梅山镇梅山湖路与天堂寨路交汇处中央城五星街S7栋501-503室 邮编:237331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金寨在线工作室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