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| | | |
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金寨大事记(1949年-1958年) |
1949年 10月1日,金寨县党、政、军、民在金家寨飞机场旧址隆重集会,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,庆祝本县剿匪取得的伟大胜利。 同日,金寨县人民政府禁令使用、贩卖银元。 11月20日,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金寨镇开幕。 11月27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东线剿匪指挥部前线党委与中共金寨县委确定:城关、白大、麻埠、流波4区为重点反匪反霸区。 1950年 1月中旬,县举行首次灯会,军民联欢,庆祝大别山剿匪胜利。 1月20日,县小学教师教学研究会在金家寨开办,近300人参加学习1个月。 2月1日,中国人民银行麻埠办事处成立。10月1日扩建为中国人民银行金寨县支行。 2月12日,金家寨12名知识青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四军七十一师。 2月,皖北行署副主任李云鹤率行署春节慰问团来县慰问,放映电影。 2月,麻埠、金家寨汽车站建成。 5~8月,本县派出大批干部和民工前往正阳关、颍上工段治理淮河,并无偿支援大批竹木。 8月19日,县人民政府在麻埠成立灾民接收安置办事处,接收阜阳灾民。 9月15日,全县开展和平签名运动,反对美国侵略朝鲜,近10万人参加签名。 9月20日,县于花桥乡、白塔畈乡进行土地改革试点,到12月底基本结束。 冬,开展扫盲运动。 冬,县于白塔畈王家老楼筹建县农场。 同年,国营金寨县碾米厂在麻埠建成投产。 1951年 1月1日,中共金寨县委在麻埠召开土改工作会议,全面开展土地改革,于年底结束。 1月6日,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金寨镇开幕。 1月,全县大张旗鼓地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,至5月基本结束。 1月,南庄畈苗圃、苏口苗圃建成,以后南庄畈苗圃扩大为金寨县苗圃。 2月19日,县人民政府布告公布华东军政委员会《关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十大政策》。 2月,县办流波苏口红茶厂,精制出口红茶。 3月,全县人民订立爱国公约,开展爱国增产运动,捐款购买飞机大炮;“抗美援朝、保家卫国”,有528人被批准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,组成1个战斗营,由麻埠区武装部长李道轩任营长。 3月31日,中央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来县慰问军烈属,拨给优抚大米14万公斤。 5月1日,全县各地10万多人游行示威,声援朝鲜人民。 6月,麻埠、流波、金家寨三镇全面开展度、量、衡整顿工作,提高法定标准水平。 7月8日,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金寨镇开幕。 7月18日,县人民政府通知各区、乡:凡持有鄂豫皖工农银行和苏区经济公社发行的货币,可到中国人民银行金寨县支行兑换。 11月20日,县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金寨镇开幕。 12月26日,县级机关、企事业单位,大力开展反贪污、反浪费、反官僚主义的“三反”运动,次年7月结束。 同年,县农场开始试种胜利籼中稻、矮粒多小麦。 1952年 春,县茶叶生产改进委员会和红茶推广指挥部成立,驻麻埠镇。 3~6月,麻埠、金寨、流波三镇,在工商界开展反行贿、反偷税漏税、反偷工减料、反盗窃国家资财、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“五反”运动。 6月21日,县第五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金寨镇开幕。 秋,县分别在麻埠、双河、城关三个区举办农业展览会。 秋,县首次在麻埠、双河、城关、南溪四个区利用庙会举办物资交流会。 秋,县初级师范学校在流波建成开学。1958年改为中级师范学校。 国庆节,在金寨镇举办第一届全县运动会,至1982年共举办五届运动会。 10月30日,县第六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金寨镇开幕。 11月11日,县召开第一次革命烈属、军属、荣军、复员、转业军人及拥军优属模范代表大会。 同年,县人余道品代表老根据地人民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。 同年,全县开展以反对美帝国主义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。 同年,大别山林管处在汤家汇开发栓皮栎资源,收购栓皮30吨。 1953年 1月29日,县第七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金寨镇开幕。 2月16日,中共金寨县委培训建党工作队,进行农村建党工作。 3月,为婚姻法宣传运动月,全县大张旗鼓地宣传贯彻婚姻法。 春,由外地“一贯道”制造的“毛人水鬼”谣言传入白大、麻埠、流波等区,一时人心惶惶,经公安人员侦察破案,镇压了假装“毛人水鬼”的罪犯祝树基,稳定了社会秩序。 春,在迎峰乡成立信用互助组。1954年5月,在李集乡成立信用社。1983年5月,在梅山成立县信用合作社联合社。 4月4日,县第八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金寨镇开幕。 5月,县设茶叶技术指导站改制炒青绿茶。 7月6日,县于城关区东岳庙设残、老、孤儿教养院,收容教养人员48人。 7月,以6月30日24时为标准时间,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。全县人口341430人。 7月,根据中央统一部署,全县分批开展基层选举,民主建政,至次年3月结束。 11月,县抽调大批干部下基层宣传党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,进行农业、手工业、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。 11月,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。 12月10日,县第九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金寨镇开幕。 同年,推行农业“三改”,即旱改水、一季改多季、低产改高产作物。 1954年 1~4月,汤家汇、城关、流波、燕子河、吴家店5区19个乡先后发生山林火灾,烧山7.5万亩,起因为打猎、吸烟、烤食或烧荒开垦。 1月25日,六安至梅山公路始建,年底全线通车。 3月26日,梅山水库工程动工,至1956年4月建成蓄水。 春,梅山水库移民委员会及办公室成立,组成移民工作队100余人。1956年响洪甸水库动工,梅山水库移民委员会改称金寨县移民委员会,共有移民工作队员160余人,担负两库移民、安置工作。 4月,本县推广改良蚕种成功,开始推行一年两次养蚕。 4月,在古碑乡进行革命烈士追认抚恤试点工作。 7月9日,金寨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金寨镇开幕,选举成立县人民委员会。 8月,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梅山镇,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。 9月,国家对棉花、棉布实行统购统销,凭票供应。1983年11月对棉织品免收布票。 秋,金寨县为颍上、霍邱灾区农民代养耕牛2750头,支援灾区大柴175万公斤,圆竹20万公斤,水车34部。 同年,试种胜利百号山芋、马铃薯,推广胜利籼水稻。次年胜利籼水稻和胜利百号山芋在全县推广。 1955年 3月1日,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新人民币,区以下未设分支机构地区,委托供销社办理兑换业务。 4月,县级各机关陆续由金家寨和麻埠迁至梅山。5月1日,正式办公。 6月2日,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张治中来梅山视察。 6月13日,水利部长傅作义来梅山水库工地视察。 12月3日,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来县视察工作,向梅山地区团员、青年作报告。 冬,全县农村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,次年办成初级农业社493个,高级社41个。 12月,全县首次进行私营商业、饮食业、手工业普查。 1956年 1月2日,中共金寨县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梅山开幕。 1月9日,六安县独山区驻驾湾乡(今响洪甸乡)划归本县管辖。 1月31日,县成立对私营工商业改造领导小组。当年全县私营工商业按行业实行合作化。 2月16日,县人民医院设中医门诊。 2月29日,县成立除“四害”(苍蝇、蚊子、老鼠、麻雀)指挥部。 3月8日,县人民广播站正式播音。9月始,用电话线向全县开放有线广播。 3月31日,全县农村开展整风、整社和建社工作,至次年7月结束。 3月,在南溪建立第一座蚕种催青室。 4月10日,响洪甸水库工程动工,至1958年7月竣工。 4月,在梅山镇小南冲试养柞蚕。 8月,中央慰问团来县慰问烈、军属和老区人民。 12月25日,梅山镇人民政府正式成立。 同年,县对生活无依靠的农业社员,开始实行保吃、保穿、保烧、保教(儿童、少年)、保葬的“五保”办法。 1957年 2月12日,金寨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梅山开幕。 3月3日,霍邱县叶集酒厂迁至梅山,改称金寨县梅山酒厂。12月正式生产。 3月13日,《金寨报》(三日刊)试刊,5月1日正式出刊。1959年1月改名《金寨日报》,1961年3月停刊。 3月22日,金寨、商城、麻城三县首次护林防火联防会议在南溪召开。 6月1日,县直属机关和文教系统开展整风运动,后转入反对“资产阶级右派”的斗争,由于扩大化,错定了一大批“右派分子”。1960年开始“摘帽”,至1979午后全部改正。 6月20日,果子园、南溪两个蚕种场首次试制成功改良蚕种6500张。 夏,多处试种双季稻,投入多,收益差。 9月17日,梅山印刷社扩建为县印刷广。 9月24日,县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成立。 12月18日,县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梅山开幕。 同年,梅山水库通航,首次用机动船运送物资。 同年,本县开始第一次土壤普查。 1958年 1月16日,县召开广播大会,号召全县 |